查看原文
其他

倾听 | 离古典很近,离现代不远

2017-04-15 苏州大学

精彩推荐

1.苏大孔川老师、毛惠同学获“2016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暨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”提名

2.集齐这六位“女王”,召唤苏大学霸宿舍

3.水晶球里的苏大,感受不一样的你

4.博物馆记忆|张大千:“五百年来第一人”

5.苏大这些地方的好春光,你可曾看过?



      离古典很近,离现代不远


如果离开家把自己放飞得像一只风筝,那么走进家,自己就是停歇在钧窑瓶里的那蓬芦苇,将散漫的我守侯在久远的岁月里。

走多远,走多久,只要回到家,第一眼就是古色古香,第二眼就是古香古色,再凝神每个细节,浮雕栏板、青花粉彩、文房四宝便扑面而来,这时最好不过的是端一杯新茶,让明清的椅子环拥着,对古典的抵抗力就化在袅袅轻烟的一炉檀香里。只是常有汽车的喇叭声、隔壁装修的电钻声穿墙而入,此时的一切于我真的是: 离古典很近,离现代仿佛又不远。        


“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”固然无奈,若能营造一处悠然憩心的家,安逸却也唾手可得。家是心灵的代言人,家也是个性的留声机,只有家如其人,才是生活中物我合一的智者。因为偏爱传统文化,中国古建筑中的“巧借”理念因而贯穿了三室一厅装修的整个环节。 



首先是借势,一直很欣赏古典建筑的那些门楣,能在生硬的条块间演绎鲜活。于是,客厅的两道横梁非但不像别人家千篇一律地用吊顶包起来,反而因形就势,在它们的下方分别固定两块雕花栏板,一块“鹤麟同春”配以“红狮楼”字样的匾额,另一块“三羊开泰”配上两边的古董架,宽敞的客厅从视觉上被分隔为临窗就读、挥毫泼墨、促膝交谈几个空间,又使廊厅台内部互相衔接,于大同中存小异,匠心独运的成就感油然而生。 

其次呢是借光,在过道的墙壁上安装三扇雕花窗棂,书房、卧室的门嵌以几何图案的木雕。阳光穿越千年,透过古老的图案很亲和地净化着心室,好像一推半掩的门,就停歇在悠远的从前。几扇门推推关关了三年,习惯了这样的随意,却不知道自己的心也随之在现代、历史里穿梭了千百回。 

朋友来了,多是惊疑:“怎么弄来的?像是特地为你们做的。”其实它们本来就是为有心人而存在。几百年前一凿一刀的艺术,就好像天下第二泉为着寄畅园存在,北寺塔是为着拙政园存在一样,又仿佛行走于岁月石径上的杖藜老人,把沧桑定格在写生人的画板上。 




懂得借其魅力涵养灵性,身心便自然走近古典;懂得扬其精彩装点生活,古典便自然融入了时代。
       我常说我的家有山有水,山是来源于山的深处——无时无刻不张扬山的性情的那些老砚、石章,即使掌心大小、手指粗细,也可以印盖“山不让尘”的胸襟,书写出“登山则情满于山”的意境。水则是幽幽的古瓷,或线条流畅曲似清泉,或造型古朴静如平湖,因为具备了水的禀性,一旦蓄了水,便可以让鲜花盛开,也可以让清茶氤氲。



一位时尚的女孩曾用手逐一摩挲了几十方砚台,她说是为了得到山的灵气;一位出国的女孩一直珍爱着我们送她的茶壶,她说是为了保留水的记忆。很多时候,我们把足迹遍布家外的青山秀水,却往往忘却了让心游离于家里的万水千山。两位女孩的行径让人欣慰:古典情结并不单单是谁的专利。 




然而,喜爱古典的我并不排斥现代,常常是忙完了一餐饭后,就打开电脑,反复播放一支萨克斯或风笛的mp3,身边散落着一本本画册,边哼着旋律边翻着书页;有时依律填词、就灯刻纸也觉着惬意非常;再偶尔会用目光降落夕阳、偶尔也会看小鸟怎样剪碎了晚霞、梅花又怎样绣满了雪白的世界……
       真的希望家与我永远保持这种徜徉于古典和现代之间的感觉,拉杂写来,一阵夜风不知从哪里吹来,惊醒笔尖上的我,催我入梦,许诺今晚的梦停留在别的时代……



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

声音:杜立

文字:梅间伊人

图片:部分来源于网络

责编:姚姚


 觉得不错,请点赞 ↓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